在草原與蒙古、俄羅斯的交界之地,有一座美麗的邊貿城市小城。在空寂的茫茫草原里,遠東鐵路的火車和商貿人流在這里出境入境,熱鬧璀璨,這就是著名的“亞洲之窗”滿洲里。百年前,滿洲里地區是一片廣袤的草原,被稱為“霍勒金布拉格”,蒙語的意思是旺盛的泉水。滿洲里海關設關源于一個不平等條約,即1896年6月李鴻章與俄簽訂的《中俄御敵相互援助條約》,允許俄國修筑從俄赤塔到中國綏芬河附近的中東鐵路,從1897年鐵路上個世紀的二、三十年代,滿洲里是中共與共產國際的紅色通道;四十年代,蘇聯紅軍從這里打響了歐洲戰場支援太平洋戰場的第一槍;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時期,滿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蘇聯軍援物資運往前線;建國初期,面對帝國主義的海上封鎖,滿洲里作為共和國的主要外貿通道,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經濟建設。滿洲里口岸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,處于中俄蒙三角地帶,北接俄羅斯,西鄰蒙古國,是第一歐亞大陸橋的交通要沖,是中國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各國重要的國際大通道,也是中國最大的邊境陸路口岸。口岸貨運量始終雄居全國同類口岸之首,2005年進出口貨物達到1752萬噸,出入境人員181萬人次。
滿洲里絢爛而華麗的個性首先來自于色彩鮮艷的俄羅斯風格建筑。1901年,沙俄強迫清政府在中國修建東清鐵路后,在這里建設火車站,于是逐漸形成一座城市。當時這里的居民以俄國鐵路員工為主,后來的居民中也就一直有相當數量的俄羅斯僑民。
俄羅斯民族仿佛對色彩十分鐘情,在他們的建筑中,鮮艷的黃色、藍色、紅色總是形成最美麗的風景,隨意地走在滿洲里的大街上,你總會像發現新大陸一般,發現百年前修建的、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俄羅斯石屋、木刻楞和教堂等建筑遺存,有一種國人到此身處異國他鄉的感覺,俄羅斯人到此有回家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