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馬處于半野生生存狀態,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,也沒有精美的飼料,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,夏日忍受酷暑蚊蟲,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嚴寒。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,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。蒙古人認為,馬是世界上最完美、最善解人意的牲畜。蒙古馬性烈、慓悍,對主人卻十分忠誠,主人如果受傷、醉酒,只要把他放在馬背上,它就會十分溫順地馱著主人將他送回家;在賽場上,它會按照主人的意愿拼死向終點奔跑,為了主人的榮譽,它會拼盡最后氣力,寧愿倒地絕命也不會半途放棄比賽。
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,馬以頭為尊貴,蒙古人嚴禁打馬頭,不準辱罵馬,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,秋天抓膘期不準騎馬狂奔讓馬出汗。馬倌、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、馬刷子,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、刮除馬汗,為馬舒筋活血、放松肌肉、消除疲勞,同時,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、增強感情的途徑。牧馬人說,“為馬刮一刮,刨一刨,勝似喂精料”。
其實有太多時候,我們都將人類凌駕于一切生物之上,甚至因此而誤解生命本身的涵義。剛你踏進呼倫貝爾,真正走進這里的文化與民俗,你會發現動物眼中的那股柔情。這種柔情是來自生命,是獻給那些懂得它們生命的人,那些懂得真正愛一切生物的人。開玩笑的和朋友說,如果下輩子不能投身做人,那一定要留在呼倫貝爾。這里是一切生物的天堂。